不能將流動性視作先行指標和救命稻草
2009-12-19 04:33:30
每經(jīng)記者 馬超彥
本周在擊穿3200點整數(shù)關口后,大盤昨日再跌65點。有人認為流動性不足是導致大盤下跌的禍根,跨年度行情漸行漸遠。
而交銀國際董事總經(jīng)理、研究部主管楊青麗在2010年投資策略報告會上稱,不能將流動性和熱錢視作股市的先行指標和救命稻草,將流動性視為股市上升核心動力是本末倒置的判斷。會后,《每日經(jīng)濟新聞》(以下簡稱NBD)就此專訪了楊青麗。
信貸增長明年或降10個點
NBD:目前不少市場人士仍認為明年一季度之前,流動性相對充裕,政府仍會堅持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,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,明年流動性會是前高后低嗎?
楊青麗:明年保8的增長沒有問題。正如我們的策略報告所說,經(jīng)濟已呈V型反轉,但刺激經(jīng)濟的副作用也已經(jīng)顯現(xiàn),必須要采取措施進行控制,最近對投機房產(chǎn)的高調抑制就是信號。我們不想泛指流動性,我們更愿意用信貸增長及貨幣供應增長來說明,這兩個指標明年都要下降10個百分點,那么,我們也可以說是前高后低。
流動性不是股市先行指標
NBD:M1、M2增速的異動,往往意味著經(jīng)濟上行,這會否支撐股市的活躍?
楊青麗:這是短期現(xiàn)象,要判斷明年一年的經(jīng)濟形勢,最大的外生變量是政府的宏觀政策。政府態(tài)度已經(jīng)很明確:貨幣政策適度寬松,其實就是適度收縮。信貸增長及貨幣供應都要下降,這是經(jīng)濟最先行的指標。
NBD:你認為企業(yè)的盈利才是股市上漲的動力,難道M1、M2的變化不能作為判斷股市走勢的先行指標嗎?
楊青麗:明年預期盈利增長20%左右,那么市場還有20%的上升空間。股市的核心因素是企業(yè)的業(yè)績,貨幣供應可以作為先行指標,但當前公布的前期的貨幣供應已經(jīng)是過去的事了,前期M1、M2只不過是經(jīng)濟見好的指標中的二個而已。要更準確把握市場,應該更前瞻地看明年的貨幣供應計劃。
NBD:那么從目前來看流動性并沒有推高股市和資產(chǎn)價格?
楊青麗:我們曾在2009年下半年的投資策略中明確提出,流動性不是股市的核心決定因素,將流動性視為股市上升核心動力是本末倒置的判斷!
我們不能因看見了下雪,才認定冬天來了。相應地,我們也不能說熱錢多了,資產(chǎn)價格就還得上漲!股市的核心決定力量是:股市的走勢始終反映投資者對經(jīng)濟增長的預期。而絕不是市場上普遍流傳的熱錢來了,股市一定還得上漲的邏輯。
熱錢推漲股市觀念有誤
楊青麗認為熱錢推動股市上升的觀念是錯誤的!
她指出,流動性和熱錢本質上類同,也可將二者視作潛在購買股票的資金。若此,除了國外的熱錢流入,這種潛在的購買股票的資金在國內又何其多哉!內地躺在銀行賬上的25萬億元存款或股票保證金1萬億元以及香港3萬多億的存款遠遠大于所謂的熱錢,忘記了這部分的巨額資金,天天盯著外來的小部分資金,以此作為判斷行情的依據(jù),其實是人云亦云的常識性謬誤。
國內外的錢其實都在流動,假設股市已沒有上升空間,這種熱錢也會自動流走。
如需轉載請與《每日經(jīng)濟新聞》聯(lián)系。未經(jīng)《每日經(jīng)濟新聞》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每經(jīng)訂報電話
北京:010-59604220 上海:021-61283003 深圳:0755-33203568 成都:028-86516389 028-86740011 無錫:15152247316